网络墙报
全球图书会议在深圳图书馆召开
11月29日-30日,为期两天的全球图书会议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数字图书和未来科技”,会议发布了《深圳宣言》。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和华强集团共同主办,深圳公共艺术中心和全球文化网络联合承办。大会以深圳图书馆报告厅和南书房服务区为会场。
本次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系列国际会议中的第二次会议,是去年在深圳举办的“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会议”的延续。本次会议设有全体大会、小组讨论及圆桌会议,就数字化时代对教育、图书馆等多个领域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通过的《深圳宣言》指出,“面对全新的技术,图书行业正面临着实质的改变。书籍是文化的起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引擎,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的软实力。书籍是跟阅读的行为紧紧相连的,书籍数字化将对学习和阅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电子图书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而它也将会带来许多行业的深刻的变革”。
《深圳宣言》也阐述了数字图书与图书馆发展的联系,宣言指出“图书馆的角色在传统来说都是服务当地人,电子书的出现推翻了这样的一个角色,所以图书馆必须重新创造、发现自己在数字世界中的位置。图书馆的角色将会继续改变,我们需要更好的管理空间、管理我们的职能和功能”。《深圳宣言》建议政府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创新的合作桥梁,包括一些免费许可的数字图书馆、维基百科,百科全书包括其他数字平台以及新的一些信息分发的模式”。
我国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雁等参加了大会并发言。在第三研讨小组“数字世界:图书馆和档案系统所面对的挑战”中,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发表了题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资源采集与保存》的演讲,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浅谈了图书馆对城市的四大作用:促进知识流通、提供交流场所、培育公民的多元素养和凝聚社区精神,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详细介绍了电子书的形态、服务等方方面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徐雁论述了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下进行检视性阅读的好处和方法。张晓林馆长参加了第六研讨小组“数字世界:呼唤建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新合作连接”。